您的位置: 首页 >自身建设>盟员佳作>详细内容

【主题教育·五学两助·我和我的民盟】 衷情烈烈谱乡魂 

发布时间:2023-06-12 信息来源: 【字体:


常德盟史资料口述资料之谭兴烈

讲述人:谭兴烈(民盟津市市委会第一、二、三、四届委员会委员、津市市第八、九、十、十一届政协委员、湖南省第七届人大代表。现年77岁)

采访、整理人:陈钟

时间:2023年4月4日下午、5月11日下午

地点:津市市文化小区

6406fc6045b645b6a5d3d80775f9e9ca.png 

陈钟(右)采访讲述人谭兴烈(左)

陈钟(以下简称陈):谭老好,您是津市民盟元老级前辈,请问您是哪一年加入民盟组织的?

谭兴烈(以下简称谭):1987年,津市民盟建立了相当于支部级的联络组,我在我的老师张自阶的介绍下,加入了民盟组织。

 

陈:我想听您讲讲津市民盟早期发展的故事。

谭:津市民盟历史悠久,1964年,澧县一中教师徐顺之等三人加入民盟,成立民盟津市直属小组,文革期间活动中断。

1987年,民盟常德市委会受民盟湖南省委会委托,派出主委陈锡祥同志等3人,几次来津发展盟员,计划成立相当于支部级的联络组,也就是这个时候,我的老师张自阶向组织推荐了我。

津市民盟自成立以来,积极为发展津市经济、为科技兴市穿针引线。1990年,民盟津市市委会主委郑祖瑜同志在长沙开会时,得知盟省委要在全省选一城市作为开发服务点,当即去长沙面见盟省委领导,将津市的现状和优势作了详细汇报,争取选点津市。回津后,及时向津市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作了汇报。民盟津市市委会还多次派人会同津市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到盟省委汇报力争。

通过努力,盟省委将点定在津市。盟津合作对津市发展是有力的支持和推动。比如,为了帮助津市企业产品上档次、争市场,通过民盟上海市委牵线搭桥,与香港汇圆公司签订了合作意向书,联合开发高新技术项目。为充分利用地方资源,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从中国中国台湾引进了果蔬脆片生产技术。同时,与上海七个科研院所进行了厂院(校)挂钩,拓宽了引进项目渠道,与北京轻工部、冶金部、中科院、清华大学等36个科研院校建立了科技信息网,开辟了科技信息新窗口。

 

陈:您曾经担任湖南省人大代表,我听一些盟员前辈说,那个时候您履职能力很强、效果很好,敢于讲真话、建诤言,能为我们分享一下您参政议政的成果和经验吗?

谭:“奔走国是、关注民生”是民盟的优良传统,我们民盟盟员,要敢于发声、为老百姓发声。不说白不说,说了不白说,白说还得说。我曾撰写了一篇题为《不说白不说》的文章,发表在省政协办的《湘声报》上,获得了征文一等奖。

履职尽责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我曾担任湖南省第七届人大代表,津市市第八、九、十、十一届政协委员。在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提交《关于湖南省农村文化站的建设与思考》的议案,被公开发表在《湖南文化报》上,时任省文化厅厅长谢作孚、副厅长金则恭作出专门答复,对我省农村文化建设发挥了促进作用。

我提交的政协提案《关于申报孟姜女传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关于申报嘉山森林公园为国家森林公园建议》被津市市委、市政府采纳,分别在2008年与2013年被国务院批准。关于津市红旗剧院的改造的建议也得到了津市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并拨款投资285万元改造。2009年,我代表新闻文化体育界作了题为《依法管理城市,打造互动平台》的发言。同年,我的征文《寻找孟姜女的政协委员》获湖南省政协“辉煌六十年·我与人民政协”征文二等奖。

 

陈:民盟是个大家庭,民盟组织热心为盟员排忧解难,您记忆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

谭:民盟不仅是个大家庭,还很温暖的。1952年入盟的老盟员(1964年津市民盟小组创始人)徐顺之老先生, 因种种特殊情况后期与盟组织失联许久。在1999年,民盟津市市委成立10周年之际,盟市委通过近半年的苦苦查访寻觅,终使徐老与盟组织重新接上关系得以“回归”。不久,徐老提出请盟组织帮助自己申报“退休办离休”方面的心愿,尽管早已时过境迁,且问题相当复杂、麻烦,但盟市委还是竭尽全力,作了大量的扎扎实实工作。

通过整整半年的努力,先是到有关部门咨询,和市教育局、市民政局联系,继而争取中共市委统战部、中共市委组织部的支持与帮助,后又经专程赴本省桃源县有关单位查访咨询,找县档案馆及健在老人配合取证等等一系列步骤程序,使问题终归有了明确的回复与清楚的结果。

 c3fca2a6fea344078b76db227be494a7.png 

1988年津市市盟员合影(一排右三为张自阶、左二为谭兴烈)

后记

 

谭兴烈老师对民盟有很深的感情,他不仅在参政议政的舞台上为组织增光添彩,作为一名文化名人,他还利用自己的专长在地方文化建设上作出了较大贡献。

谭兴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是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戏剧家协会会员,省曲艺家协会会员,省音乐文学协会会员,津市文联原副主席。他发表了宣传推介家乡文化的论文、小说、戏剧等文艺作品300多万字,出版《嘉山孟姜女》、《常德历史人文连环画》、《传国玉玺》、《京澧恩仇记》等多部专集作品。诗歌《洞庭月》镌刻于常德诗墙。他曾获常德市以上奖项50多项,其中国家级、省级奖项27项。其中,《花与光》获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拔赛一等奖,论文《沅澧傩戏初探——傩文化研究拾韵》获2004年全国群众文化论文评选三等奖,论文《孟姜女故宅碑与嘉山孟姜女》获省群众文化论文一等奖,创作的大戏《“难得糊涂”清白宫》获陕西省文化厅二等奖。《求索篇——我与民盟》获民盟省委会成立五十周年征文一等奖。

谭兴烈作为嘉山孟姜女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专著《嘉山孟姜女》2010年由省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列入常德市文化名城丛书。创作的音乐作品《沅澧清风》入选2014年湖南省文化厅“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优秀作品,被常德市纪委选定为常德廉政形象歌曲,广为传唱。

谭兴烈退休已近20年,他始终牢记入盟初心,笔耕不辍,用满腔的热情、阳光的心态、特有的专长在文化领域源源不断地发挥着积极作用,展示一位文化界退休盟员的别样风采和情怀,值得我们广大盟员学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