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自身建设>盟员风采>详细内容

吴昌云、杨丽惠:在科教创新的天空中比翼双飞

发布时间:2011-12-03 信息来源:常德民盟 【字体:

  ——记常德德山莲池中学盟员教师吴昌云、杨丽惠


  在常德民盟600多盟员中,有一对让人羡慕的盟员夫妻,他们夫妻俩不仅恩恩爱爱、情投意合,更是夫唱妇随,志同道合,在科技教育创新领域比翼双飞,收获一项又一项发明成果,他们就是常德德山莲池中学教师吴昌云、杨丽惠。
  走进吴昌云老师的办公室兼实验室,各种各样有趣的小发明摆满桌子:无线电智能锁、触摸可调式节水阀、自动重阳菌泥沙清洗机、聚波式地震初震声响报警器、能提醒你什么时候吃药吃什么药的服药电子小秘书……而整整一面墙上挂满了他和妻子杨丽慧获得的四十多项科技创新荣誉证书和奖牌:全国科技创新奖证书、专利授权证书、闪光的科技创新金牌银牌……有教学比武类的、有的教具制作类的、有辅导学生类的、有专利类的……让人眼花缭乱。
  共同的爱好追求让他们好得就象一个人
  吴昌云、杨丽惠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说起两人相识相恋的过程,夫妇俩竟面带几分羞涩。20多年前,杨丽惠和吴昌云作为知青下放到常德南坪乡。与那些爱玩的知青不一样,从小就对发明创造很感兴趣的吴昌云最爱呆在屋里看书钻研无线电,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他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不仅学习优秀,吴昌云还多才多艺,排球打得棒,扬琴二胡演奏得深情款款,他曾以一曲《竹楼情歌》深深打动了秀外慧中的杨丽慧的心扉。在杨丽惠老师的眼里,吴昌云是一个学习能力相当强、学什么都能无师自通的人。杨丽惠在洞庭制药厂做广播员时,吴昌云经常帮杨丽惠修广播,有一次还为她特意研制了一个“广播自动播放器”。1982年,吴昌云杨丽慧走进了婚姻殿堂。第二年,他们的儿子出生了,名字取的是两人的姓,又好听又响亮,叫吴杨。在父母的影响下,吴杨从小就非常优秀,如今,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的吴杨在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硕士毕业后,已经在昆士兰从事会计工作。
  对于搞科研的渊源,杨丽惠指着吴昌云,眼里满是甜蜜:“他人非常聪明,从小就喜欢搞发明,一个简单的东西都能产生奇思妙想,进取心又非常强,是个实干型的人,能耐得住寂寞,沉到最底层,外面的喧哗丝毫不能影响他。可能是爱屋及乌吧,只要他喜欢的,我就喜欢,我就无条件地支持他。”在保证优秀的教学质量的同时,他们的业余时间都在不停地搞科研。尽管买设备、买零件等需要的巨大投入让他们的小日子时时要节衣缩食,但他们在科研的道路上始终相互支持,热情如火,其乐融融。杨丽慧经常帮丈夫出主意,吴昌云时常帮妻子做课件。丈夫夸妻子的点子多,妻子称赞丈夫脑瓜子特活。在第24届全国创新大赛上,夫妻二人的作品双双获奖,吴昌云在综合实践能力的竞赛和《探究式数学运算关系的教、学具》科技辅导员科教制作的竞赛作品获得两个银奖,杨丽慧的《计数式沟槽厕所智能冲洗无线装置》获得铜奖。
  杨老师开朗大方,吴老师沉稳内向,两人性格互补,情趣爱好相投。两人除了一起搞发明外,最爱做的事一是逛书店买书,二是饭后一起在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德山散步,一边散步时还互相考对方最近看的新书的内容和看书后的心得,彼此加深记忆。在莲池中学老师看来,他们两人关系好得就跟一个人一样,连政治信仰也完全一致。当民盟德山支部主委贵体健介绍吴老师加入民盟组织时,吴老师说;“杨老师加入我就加入。”两人后来相约一起递交了入盟申请书,并分别于2007年11月、2008年6月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2008年,他们的家庭被常德市委、市政府评为学习型家庭。
  用科技发明成果为教学增辉
  如今在多媒体教学中制作课件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可在13年前,这可是个相当新鲜的事物。1997年的一天,学校老师在津市听课带回了“计算机课件”这个新名词,“教师要运用现代化的东西教学”这句话也深深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吴昌云心里一亮,决定学习课件制作,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他买来学习资料反复学习琢磨。当时由于经费不足,夫妻买不起正版软件,课件制作频频受阻。由于使用的软件是价格低廉的盗版软件,操作命令也是都是英文的,两个中年人不服输地用自己仅有的一点英文功底开始研究起来。不停地将屏幕上的英文命令对照教材,一遍记不住就再来一遍加深印象。命令特别多,有时一个命令要反复操作10多次才记得下来。经过一年的努力,他们夫妇俩制作的《雪地里的小画家》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正式登台后深受学生喜欢,德山开发区的首创,在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轰动,促使多媒体教学很快在全区推广。1998年,他为学校自行设计、布线、安装了40台工作站的计算机教室及NOVELL网络系统,为学校节省资金5万多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利用计算机、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了操作计算机,他们只能在键盘旁教学,这使得教师的表情、肢体语言受到了极大的约束。吴昌云和杨丽惠在教学中较深体会到了这一点,他们从2004年就开始利用课余时间潜心研究无线电的发射、接收和计算机编码。最初他们打算选择以红外线为材质做发射装置,可是经过反复实验他们发现红外线操作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误动作,而且直线传播的红外线一旦遇到障碍就失效了。两人决定将红外线改成无线电,并于制作出了第一个遥控器。最初做成的遥控器接收装置太大,又无法抗干扰。为了改良,两人反复设计电路,改编码。研究中遇到的无数困难,杨丽惠和吴昌云都咬紧牙关,坚持下来。
  功夫不负苦人心。2005年,他们终于成功制作出第一个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遥控器,在80米范围内,遥控器只要轻轻一按,就能完成对计算机翻页、前后浏览、控制文本、影像和声音。2006年7月,他们发明的“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手挽式无线电遥控装置”获得第六届全国科技教育创新作品展评一等奖,并同时夺得展评最高奖——中国科协颁发的 “全国科技创新奖”。成为当时全省获得的唯一全国最高奖。在展评大会上,当他们两人用遥控器作演示时,赢得了参会人员的一致认可,当时就有人前来找他们洽谈批量生产。
  辅导学生走在发明创新的大道上
  吴昌云、杨丽慧常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任务。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创新的时代,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作为普通的老师,我们应该把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学生当作我们的使命。”。
  吴昌云、杨丽慧平时非常善于观察肯动脑筋,他们发现学校的自来水由于水压有限,在一、二、三楼同时用水时,四楼的龙头时有时可能就没有水了,而水龙头常常打开后因没有及时关闭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在建立“两型”社会中如何培养学生节水意识,解决这个问题呢?2007年,他们俩精心辅导本校学生瞿郁雯发明出触摸可调式节水阀,获得第2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成为目前常德市初中生获得的最高科技创新奖。近年来,他们培养本校学生及常德市一中、二中、芷兰试验学校、石门一中等学校的高中生发明的夜间(盲人)即时报时器、花草自动浇水装置、小学生汉字智能学习卡、计数式安全用电控制装置等20多项科技发明获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多个奖项。前年,他们培养的学生瞿郁雯、邬光莉被市教育局评为青少年科技之星,去年,穆彦岚、邬光莉两学生获得省政府芙蓉奖。
  现在已年过半百、头发渐呈花白的吴昌云杨丽慧感到最不够用的就是时间,他们平日分别担任数学课、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发明创新全是利用课余休息时间。从2005年开始,他们每年至少要做4个科技创新的新作品,准备元月份参加市比赛、四月份参加省比赛、七八月份参加全国的比赛,刚比赛完又  要酝酿下一年的新项目。去年10月,他们夫妻俩同时被省教育厅骋为省中小学实验教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授课专家后,就更加忙碌了。任中国音协二胡专业学会会员、市扬琴理事会的理事的吴昌云有时忙得连二胡盒子都布满灰尘。他俩在科研的道路上一路走来,始终执着。夫妻俩从不打牌,即使春节休假,两人也约好从大年初三就开始工作。今年2月,他们辅导学生发明的盲人用计算机中文打字系统、数字式压缩空气改变内能的试验装置已获得常德市科技创新一等奖,并入选为湖南省第3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参赛作品。他们如今最大的愿望除了自已不断地发明创造外,就是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青少年人才。 面对一墙的奖状和一摞摞厚厚的荣誉证书,面对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五项发明专利,杨丽慧老师意味深长地说:“荣誉是一种鼓励,激发我们在科技创新的天空中不断努力,飞得更高。我们俩是比谁都忙碌,比谁都快乐!”言语不多的吴昌云深情地望着妻子,晗首表示赞许。

 

 

分享到: